如果把今天的AIoT生态比作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那么大多数厂商都在忙着升级“大脑”(算力、大模型)或“神经末梢”(通信协议)。然而,真正决定用户体验的,往往是那双“眼睛”和那张“嘴巴”——也即是传感器与交互界面。
从这一层面来看,来自欧洲的ams OSRAM正是该领域的隐形冠军。它把110年的光源积淀与40余年的传感经验熔于一炉,用“一束光”让设备看得见世界、说得出意图,也助力AIoT真正走到人类面前。
在7月24日的“2025(第六届)国际AI+IoT生态发展大会”上,ams OSRAM亚太区销售高级总监金安敏以“AIoT时代的交互与传感”为题,分享了ams OSRAM“光学+传感”的技术方向,以及独具特色的核心产品组合为AIoT时代赋能。
ams OSRAM亚太区销售高级总监金安敏
光学+传感是一条“护城河”,也是一把“万能钥匙”
ams OSRAM在2020年由两家企业合并而来——一家来源于德国煤气灯公司1906年4月17日注册的“OSRAM”商标,另一家是1981年成立的奥地利微电子公司(后改名艾迈斯半导体)。其中,前者在光学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后者在传感器领域有不俗成绩。
基于以上优势,金安敏介绍道,合并后的ams OSRAM是“全球唯一同时具备发射器、接收器、芯片、算法和光学模组”的全栈光学玩家。换言之,只要与“光”相关的感知系统,无论是手机里的ToF镜头,还是汽车前灯的投影,ams OSRAM都能提供从光子到数据的一站式方案。
这条护城河在AIoT时代释放出了巨大的杠杆效应。以实现机器人避障功能为例,传统的做法需要摄像头、GPU、算法三重高成本投入;而ams OSRAM的TMF882x多区dToF传感器,尺寸仅有5.7mm×2.9mm×1.5mm,可把三维空间切成多个分区,且成本、功耗、延迟都降到极致。
让机器人从“能动”到“懂你”
机器人被誉为AIoT的终极终端,它同时需要“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三重能力,而这恰好是ams OSRAM的“三板斧”。
运动控制:每一个关节都需要毫米级精度的角度反馈。ams OSRAM的磁位置传感器AS5047x/AS5715R采用差分霍尔技术,对新能源车、工业伺服等强电磁环境天然免疫,目前已在全球20余家机器人厂商规模量产。
环境感知:今年上半年,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召开。此次马拉松赛事上,多个参赛机器人“跑到一半没电”被网友热议,这暴露这些机器人存在电源管理系统在动态负载调节上的缺陷。
比如,ams OSRAM的AS8512 IVT(电池管理计量)传感器可以满足此类需求。在电池管理系统中,AS8512 IVT传感器几乎实现了无漂移、低噪声的双通道差动电流和电压测量。结合串联连接在电池导轨上的分流电阻,该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毫安至千安范围内的任意电流值。
人机交互:专为AI打造的EVIYOS® Shape是一款基于μLED的先进光源,支持25,600个独立可控像素(宽高比1:4),适用于多种照明与投影应用。它是一个“迷你投影仪”,可把导航箭头、警示符号,甚至动态二维码直接投射到地面或桌面。在此基础上,机器人无需额外的屏幕,就能像科幻电影里那样“用光说话”。
让可穿戴设备“长”在身上
自智能手表之后,下一轮可穿戴的爆发点将是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隐形”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共同痛点是——空间有限。金安敏指出,ams OSRAM的策略是把传感器做到极致小,这样便于厂商在有限的产品空间内,集成更多的功能。
ams OSRAM在可穿戴设备AR/VR应用提供的技术,包括眼动追踪、场景及手势追踪、光学压力传感、生命体征检测等等。
-
比如,该公司针对眼动追踪,提供全球最小封装的光学传感器,可隐藏在AR眼镜鼻托里,实现注视点渲染与身份识别;
-
针对手势追踪,ams OSRAM的光学压力传感器AS7100,仅用一颗芯片就能识别“未接触-轻触-滑动”三种手势,在智能眼镜腿轻滑即可切歌,耳机柄按压即可降噪;
-
针对生命体征监测,ams OSRAM的ToF传感器支持精准丈量世界,从单通道心率检测到多光谱血氧、血压检测、甚至无创血糖检测,ams OSRAM的PPG方案已被头部手机品牌累计出货6,000万片。
他强调说,ams OSRAM的所有传感器都通过光学微模组高度集成,可以将整机厚度可控制在2mm以内,让穿戴设备“戴得住”成为现实。
助力智能家居产品更智能
目前,ToF传感器TMF8801/8821已经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隐形守门人”。这些功能并非孤立存在,TMF8801/8821像一颗“即插即用”的感知小脑,可让传统家电在一夜之间获得空间感知能力。
比如,在智能门锁上可以识别门口是否有人徘徊,防止误报警;在投影仪上可以自动梯形校正,1秒完成对焦;在饮水机上可识别杯子高度,自动停水防溢;在除草机上,可以实现沿墙5cm精准贴边,不伤花草。
深耕中国本土化:立足中国,服务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ams OSRAM给出的答案是“全球布局,本土服务”。金安敏介绍说,公司在中国的运营可以实现完整闭环。
“我们的生产、研发、销售支持,技术支持等,全部都是本土化的,可与本土生态伙伴一起合作新应用,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
同时,ams OSRAM也非常注重供应链安全。该公司的晶圆厂和封测厂,分布在中国、欧洲、东南亚,在地缘政治格局不稳定的当下,也能够的确保客户的供应链安全,为客户提供稳定的合作和交付。
小结:
在AIoT的终局里,设备将不再仅局限于屏幕、按钮或语音得交互方式,通过“光”也能完成所有的沟通。这种看似相当科幻的场景,目前正在被ams OSRAM一步步实现。从光源到传感,从芯片到场景,这家公司用一束光把“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浓缩进小小的芯片里,也让AIoT真正走进每个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