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发布《2025年9月以太网光模块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以太网光学收发器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若磷化铟(InP)芯片供应商产能充足,2025年市场规模本可再次翻倍。然而,预计EML和CW激光芯片的短缺将限制市场增长至2026年底。到那时需求也可能适度放缓,有助于恢复供应链的平衡。尽管预测指出市场将实现软着陆,但历史表明供应链平衡常通过市场修正达成。此类修正来得越早,带来的阵痛就越小。
下图展示了AI对以太网收发器市场的影响。本次预测包含用于横向扩展(Scale-out)与纵向扩展(Scale-up)网络的定时收发器、LPO及CPO技术。2026至2030年间,AI应用需求将继续主导市场,超出此前预期。从这个视角看,AI已完全掌控市场动向。
对标题问题的另一种解读,是探讨AI是否已产生自我意识并开始操控人类决策。这或许能解释投资激增的现象。若假设此情况尚未发生,我们能否在其成真时及时察觉?对此问题的思考宜早不宜迟。
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投资驱动究竟基于扎实的财务规划,还是源于错失恐惧症?我们需要冷静审视现状。这场投资狂潮由OpenAI与微软合作开发的ChatGPT早期成功引爆。为捍卫在线搜索领域主导权,谷歌重金投入Gemini模型,其性能现已比肩ChatGPT。依托AI增强搜索引擎的定向广告是谷歌与微软竞逐的巨额利润市场,两家公司当前的AI投资规模具有合理依据。
是否存在其他经证实可盈利的AI商业模式?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数应用场景仍处早期开发阶段,成功并无保证。投资者失去耐心撤资离场仅是时间问题。除非真存在具有自我意识的AI在操控决策,否则当前投资者对新兴技术的投入程度,恐怕与25年前互联网泡沫和电信泡沫时期如出一辙。
该报告通过详尽的以太网模块出货历史数据与市场调研,分析了数据流量增长及数据中心架构变革对以太网光学收发器市场的影响,重点聚焦AI集群使用的高速模块领域。报告对2025-2030年产品销量作出预测,涵盖100GbE、200GbE、400G、800G、1.6T及3.2T定时收发器、LPO/LRO和CPO等50余个产品类别,按传输距离与外形规格划分,包含面向云数据中心、企业及电信网络三大细分市场的历史出货数据与销量、价格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