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引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思想,电子信息产业以改革促业绩,以开放促发展,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了5次机构改革:1981年成立“电子工业部”,1988年变更为“机械电子工业部”,1993年重建“电子工业部”,1998年组建“信息产业部”,2008年新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也经历了几次重大战略转型:上世纪80年代初军转民,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优先发展消费类电子,上世纪90年代从单一产品制造业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转变,新世纪以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从电子大国向电子强国的战略转型。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最早实行有限领域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引导内企走向市场的产业。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长虹从日本松下公司引进黑白电视机生产线,上海金星电视机厂从日立公司引进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天津市计算中心从富士通引进电子计算机F160,日本三洋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从1987年起,全国先后引进和改造彩电整机生产线113条,配套件生产线800多条,元器件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检测手段、生产规模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产品的质量达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地推进了彩电国产化进程。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同时参加《信息技术协议》(信息技术产品实行零关税),标志着我国扩大开放、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30年来,电子信息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大体上经历了“三来一补”、加工出口(OEM)、科技兴贸(ODM)、境外办厂(OBM)、境外合资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开展跨国并购7个阶段,已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拉动行业经济增长、缓解国内需求不足、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大批国内企业凭实力在国际舞台上打拼。2007年华为海外销售收入超过90亿美元;海尔建立了全球设计、采购、制造、营销和服务网络,2004年入选世界品牌100强;TCL以彩电为主打产品,先进入东南亚,后扩展到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全球的销售网络,扩大了境外市场份额,TCL品牌在越南市场排名第二,在新加坡和菲律宾市场排名居前四位;2004年联想收购IBM公司在全球的PC业务,经过3年的整合,国际并购初见成效,已成为全球三大微机制造商之一,进入财富全球500强。
扩大开放,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加快了国内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截止到2007年年底,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超过1300亿美元。通过不断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造就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
宝贵的经验
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发展产业的基本指导思想。
第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自1992年起就把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通过实施彩电、集成电路、移动通信、数字电视、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产业化等一批重大专项,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与此同时,提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历届部党组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包括优先发展消费类电子,实行加工组装与自行生产相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再创新相结合,倡导原始创新、支持集成创新和鼓励学习型创新相结合,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相结合,实施建设电子强国战略等。坚持制造业、运营业、软件业互动发展,软件与硬件融合发展,网络与服务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坚持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调整中加快发展。通过宏观指导、产业政策来调节和规范市场;通过用好电子发展基金,实施彩电专项、移动通信专项、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908”和“909”工程,推动落实出口退税机制等产业政策,贯彻落实5号文件和18号文件等加快结构调整。经过多年的努力,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结构已有了根本改善,目前,计算机和通信产业已在行业总量中占有60%的比例,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年均增长35%的速度快速发展,平板电视、数字电视、3C产品正在取代传统电视。
第五,坚持政府职能转变,抓好行业管理。政府已从过去直接介入经济活动转向行业宏观调控,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强统计分析、强化经济调节、实施市场监管、抓好百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国企改革等宏观调控方面,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系,对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环境创新、管理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这是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源泉。扩大开放,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