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气迫使全球企业裁员与削减支出度小月,但包括夏普、三洋电机和Panasonic等日本企业却逆势扩大投资,等待经济复苏时机。
在三洋电机宣布投资60亿日圆兴建太阳能电池厂之前,夏普决斥资100亿美元在日本西部的大阪府界市盖液晶面板厂区,每座厂房的面积与飞机棚相当,估计2010年以前每年可生产1,300万台平面液晶电视。
尽管消费需求何时回温与液晶显示器价格能否止跌还是未知数,但夏普认为,在市况艰困时持续投资攸关公司存亡。夏普高层主管菅野信行说:“我们的眼光必须放远,在其它公司减少支出时,我们就要保持领先。”
Panasonic则投资29亿美元在尼崎市兴建等离子电视工厂,规模号称世界最大,完工后年产量可达1,200万台。三洋电机也增设两座厂房,用来制造笔电和手机用的锂电池。
全球企业为因应景气寒冬,正透过削减支出、精简人事,以及减少研发和产能等方式来加强整顿。但历史经验让日本公司逆势操作,选择在苦日子时扩大投资,等待景气回春时大展身手。
三洋发言人表示,‘我们必须持续投资,除非销售已无法起死回生。要是稍有松懈,同业和对手很快会迎头赶上。’
日本企业不敢掉以轻心,主要是记取了1990年代经济停滞期间的惨痛教训。当时许多公司资金困窘,放弃建新厂与投入研发,最后把市占率输给虎视眈眈的台湾和南韩竞争对手。
经济学家指出,比起其它国家,目前日本公司在生产和研发的方面的投资相对较高,也较少延后或取消建厂计划。日本企业拥有较多优势,原因之一是他们趁近十年的景气复苏累积了雄厚资本。此外,公司股东的权利较小,无法强迫企业拿出现金发放股利。
企业竞相兴建大型且先进的厂房,不仅在日本掀起营建热潮,进而带动景气复苏,也让该国具备精良的生产线,足以捍卫在亚洲科技市场的霸主地位。摩根士丹利驻日本经济学家费德曼说:“日本认为未来会更仰赖资本支出,程度甚至高于美国或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