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景气出现企稳迹象。”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称,考虑到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冲击出口导致的低基数效应,下半年我国外贸出口降幅收窄的趋势可能将持续,甚至可能出现月度回升。
这是商务部首次公开肯定外贸形势的企稳回升迹象,事实上,早在对4月份外贸形势分析报告中,海关总署便使用了“外贸企稳”的判断,而商务部对此一直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一再强调形势的严峻。
“我国外贸形势确实已经好转了”,针对商务部的表态,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永军对记者表示,数据显示我国外围经济体出现一些回暖趋势,需求增加,而今年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持续5个月贬值也为外贸回暖助力,此外,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等外贸促进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姚坚指出,我国外贸景气出现企稳迹象,首先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1%,连续三个月超过50%,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
去年11、12月份,中国进出口规模大概在1800-1900亿,今年7月进出口总额达2002亿,为去年底以来月度最高值。
“我国出口降幅已经持续收窄,国际市场份额有所提高,重要资源原材料进口量明显增长,均表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能力明显提高。”姚坚表示,外贸将对今年GDP保八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姚坚表示,我国进出口保持稳健有着良好的基础,出口产品结构以刚性需求较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国际市场不太会受收入或需求波动的影响。今年后5个月,我国外贸出口降幅收窄的趋势可能将持续,甚至可能出现月度回升。
事实上,1-7月中国出口下降22%,但是美国上半年下降了24%,日本下降37%,俄罗斯下降47%,以各国数据来比较,中国的企业和产品出口具备竞争力。此外,中国在主要贸易伙伴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提高,贸易结构相对比较完善。
但是姚坚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指出,企稳回升的迹象能否持续,也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首先,与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同,这次面临美国、欧洲等主要出口市场,乃至全球的经济萎缩。第二,这次金融危机由金融领域监管缺失波及实体经济,影响面很广,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整体企稳回升迹象还并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