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子图书馆 加入协会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协会小程序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外贸预警
中美经贸关系:摩擦加剧,机遇多多
发布时间:2009-09-09        浏览次数:18        返回列表

 中美两国彼此已经成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且中国目前是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中美两国都实施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经济衰退,同时双方都认为美国的消费者应当提高储蓄率,而中国的消费者则应当增加支出。

虽然彼此的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加剧。在美国,产业工人以及他们的政治代言人担心,来自中国的产品会夺走他们的工作。而中国的企业则认为,他们在向美国投资和开展贸易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大的阻碍。在中国从事生产和投资业务的美国企业也同样担心,自己会在中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在解决中美之间贸易摩擦方面仍存在诸多机遇。本文将针对一些贸易摩擦的原因展开分析,同时还将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  

贸易摩擦加剧

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美之间不断加剧的贸易摩擦。首先,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往来本身就足以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贸易摩擦。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发生摩擦和争议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这一问题又由于美国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而加剧——尽管今年迄今为止的逆差金额比2008年同期略有下降,但依然数额巨大——它进一步导致了政治层面的摩擦。在一些人的眼里,美国国内就业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中国,而贸易逆差无疑成为这一威胁的具体体现。 

其次,中美两国在投资领域的紧张局面也在加剧,两国近期发生的一些备受关注的事件表明了这一点。虽然中美彼此向对方的直接投资规模并不很大,但在若干备受关注的案例中,双方都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进而加剧了投资领域的紧张局面。例如,中海油针对美国能源企业优尼科展开的收购,由于在美国国内遭遇到政治阻力而终告失败,这使得中国一些企业认为美国市场并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至少像能源这样的敏感领域是如此。与此类似的是,可口可乐针对中国一家果汁生产企业提出的收购计划,被中国的反垄断主管部门否决,这一案例在美国同样导致人们怀疑,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是不是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左右。  

第三,全球范围的经济衰退加剧了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这次衰退导致美国经济大幅下滑。贸易摩擦和诉讼案件的数量往往呈现出反周期特点,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通常会有所增加。在目前经济低迷时期,美国的企业有可能针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提出更多的诉讼。

 这一紧张局面还随着中美两国采取应对衰退的经济刺激计划而进一步加剧。两国的经济刺激计划都投入了数千美元的资金,用于拉动各自的国内需求。如果限制国外的企业享受经济刺激计划提供的机会——以及由此导致外国企业认为自己受到歧视待遇——必将进一步恶化双边贸易关系。 

最后,一些广受关注的贸易纠纷还往往会成为加剧贸易摩擦的导火索。目前,美国针对中国产轮胎提起的421条款案就是一个例子。根据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前与美国签订的一项专门针对中国的保护性条款,奥巴马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对来自于中国的轮胎产品实施进口限制。由于种种原因,该案在中美两国内部都有着争议。 

 在美国,本案是奥巴马政府在贸易政策方面遇到的首个真正考验。奥巴马总统作出的决定还会被视为向美国其他行业发出的一个信号,人们会以此来观察奥巴马今后是否会比布什总统更倾向于动用421条款。在中国,本案的敏感之处在于,中国担心如果奥巴马政府在本案中裁定贸易救济措施,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美国企业申请对中国的产品提出421条款案。同时,中美之间轮胎贸易量巨大,而且中国的轮胎行业在国内也颇具影响力。所有这些因素都进一步使得奥巴马政府即将作出的决定,更具敏感性和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奥巴马总统必须在917之前做出决定,两国的观察家们都在密切关注着。一个折衷的选择是,不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施加限制,与此同时向美国的轮胎行业提供就业培训和其他帮助。 

解决出路  

尽管中美贸易摩擦有上升趋势,但从长期来看,仍有一些重要的机遇来减少双边贸易摩擦。首先就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机制。虽然最近结束的S&ED并没有就具体问题达成多少共识,但这一对话机制为最终实现双边贸易自由化确立了一些基本原则。双方在对话中商定,将共同努力推动在2010年之前完成重要的世贸组织谈判,并将进一步放松贸易管制。同时,美方表示,将继续研究中国关于在美国反倾销调查中,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尽管美国不大可能很快改变其立场,但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有助于中国产品在反倾销案件中取胜。

美方还表示,其目前执行的外国投资审核程序是本着公平和透明的原则,对来自中国及其他国家对美国企业发起的收购,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今后还将继续坚持这种原则。虽然美方的这一表态说明其不会改变目前的做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恢复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市场的信心,化解他们对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忧虑。 

对于那些在华开展业务的美国企业而言,S&ED也具有长期的影响。例如,中美两国商定,继续就双边投资协定进行谈判,该协议将会给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提供新的保护,使其不再因中国针对美国投资政策的随意变化而蒙受不利影响(在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也将得到同样的保护)。中国还同意继续考虑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简化外商对华投资的审批程序,从而进一步向美国企业开放投资机会,并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还要求美国放宽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方面实施的限制。虽然美国在短时间内很难放松这方面的出口限制,但就长期而言,最终放宽限制无疑有助于扩大其对华出口规模。 

第二,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JCCT)的双边对话机制。最近举行的S&ED主要侧重于长期性的问题,特别是有关两国可以展开协作的那些领域。而中美商贸联委会的对话机制则更侧重于技术性的事务,经常具体到某个行业领域的贸易问题,同时也是一些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作为2006年以前中美之间的一个主要对话场所,中美商贸联委会在解决双边贸易纠纷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如果能够保持这种态势,无疑中美商贸联委会还将在化解双边贸易摩擦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S&ED过程中未涉及的诸多技术性的、涉及具体行业的经贸问题,将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加以讨论。

美国国内对即将在10月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对话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此次对话能够为双边经贸带来一些积极的成果。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中美商贸联委会曾解决了一系列双边纠纷,大大减少了双方提交世贸组织仲裁的案件数量。目前,还难以预测即将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将探讨哪些具体问题,但双方可能会就目前向世贸组织起诉的有关出口限制案以及知名商标补贴案寻求解决办法。与此同时,双方还将就有关特殊财产权利方面的事项,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磋商。如果双方能够就有关快递、保险市场准入、医疗设备行业标准以及电子支付服务等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达成解决方案,无疑会对双边经贸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将中美商贸联委会对话机制当作一个成功的模式,并继续将其作为解决中美两国贸易纠纷的对话场所。 

最后,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也为中美双方减少贸易摩擦增加了一个可行的渠道。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两国均未向彼此开放政府采购项目。中美两国都有数量庞大的政府采购项目,而且各自都有许多有能力参与此类项目的供应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必将进一步开放双方的政府采购市场,并且会通过鼓励相关企业的有序竞争使两国贸易实现双赢。  

加入《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将有助于中国免受有关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商品、服务以及政府采购项目而制定的所谓购买国货法律的不利影响。中国已经有许多企业完全能够以其国际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抗衡。为此,中国应当加快签订《政府采购协议》的步伐,并借此机会进一步减少中美贸易摩擦,使两国都能受益。 

 总之,虽然人们有理由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仍有可能加剧,但在解决这些摩擦方面也存在着重要的机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