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子图书馆 加入协会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协会小程序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外贸预警
中日韩民间达成共识: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时机成熟
发布时间:2012-04-25        浏览次数:2        返回列表
    中国网4月25日讯 “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关键是决心,政府的决心,而政府的决心来自于民间的决心、企业的决心,民意如果充分表达出要签订三国自由贸易协议,政府会顺应民意要求来推动这件事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24日举办的“第二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民间高层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说。 

    与此同时,日本日中产学官交流机构理事长福川伸次强调,“现在最重要的是政治上的决心。”韩国贸易协会副会长安t镐也表态:“我做梦的时候都能想起FTA(自由贸易协定)这个概念,它确实符合各自国家利益。” 

    中日韩3位代表团长如此一致的口径,反映了中日韩三国民间对自由贸易区的迫切期待。 

    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构想从2002年首次被提出至今已经十年。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构想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显重要和必要。 

    2011年11月,东亚峰会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2011年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2012年启动相关谈判,尽早完成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日本和韩国的领导人对这一时间表也表示认可。今年5月,中日韩首脑会谈将在中国举行,届时三国可能将开展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然而,由于今年是韩国的大选年,日本国内各行业还有诸多考虑,今年能否启动三边自由贸易区谈判还存在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日本已经承诺参加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谈判,韩国与美国的自贸区也已生效,使得日本、韩国对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自贸区的标准和形式存有疑虑。 

    此时,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日本产学官交流机构、韩国贸易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民间高层论坛,有利于坚定三国启动官方自贸区谈判的决心,同时也为三方消除各自的顾虑和误解提供交流平台。 

    论坛期间,中日韩三国的官员专家一致认为,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能够为三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三国人民的福祉,因此启动政府间的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呼吁三国政府首脑在5月份首脑峰会上要把FTA政府间谈判的启动纳入到重要的议程,积极推进三国FTA的谈判和最后达成协议。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将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贡献。 

    实现内生性增长模式,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程度是亚洲经济的发展方向,亚洲经济要实现内生性发展模式,必然要求加快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降低贸易和投资壁垒。尽管东亚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因为各国之间的经济水平存在差距,缺乏核心,进而进展缓慢。中日韩三国间的历史背景也对东北亚经济一体化造成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为打破这种局面,东北亚的核心国家中日韩应该起到主导作用。2010年中日韩三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3%,GDP占全世界的19.6%,出口占18.5%,进口占全世界的16.3%,外汇储备占47.5%,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因此,对于中日韩自身而言,启动自贸区谈判具有重大意义。 

    “没有中日韩市场的一体化,亚洲经济一体化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看不到任何前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 

    中日韩的经济规模和跨国投资居世界前列,2011年中日韩的对外投资分别为676亿美元、1156亿美元、204亿美元。但三国间的相互投资仅占上述投资总量的约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指出,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中国希望与日韩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有利于相互企业投资的环境。加强中日韩产业合作,扩大相互投资,符合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郑新立也认为,中国一直是全球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益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经济的大发展。而且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经济体,能否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亚洲内生性发展模式的前景,也决定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取得成功。所以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是中国政府和决策部门的一贯主张。 

    日本的自贸协定发展战略不仅落后于美国和欧盟等传统竞争对手,也落后于韩国等新兴竞争对手,这使得近十年来日本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出现大幅衰落。2011年,中日贸易额已经达到3431亿美元,日方的顺差达到463亿美元,签订自贸协定将使中日之间的贸易额出现一个持续的较快增长。 

    日本日中产学官交流机构理事长福川伸次认为,中日韩地理接近,历史文化也有渊源,三国发挥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加强合作,这样的“1+1+1”就有可能成为4或者5,为世界经济的复兴以及国际经济体系的重组带来巨大的活力。因此,日中韩三国应该尽快进行FTA谈判,在世界经济停滞不前的现状下,只有日中韩FTA才能为世界经济复苏勾画出新前景,能促进东亚经济的联合。另外,没有必要固执地要求一揽子方式,一次性解决,可以先从能够取得一致意见的项目开始,逐渐将FTA计划扩大,灵活地推进谈判。 

    数据显示,2011年,韩中贸易额达到2456亿美元,贸易额和贸易增速均超出韩美双边贸易的2倍,韩国对华贸易顺差接近800亿美元,也远远超过了韩国对美贸易顺差的116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目前,韩国已与欧盟、美国等16个经济体签署了自贸协定,但韩国与中国、日本仍然是最密切的贸易合作伙伴,中日韩自贸协定对韩国的经济效应将远远超过韩国已签署的任何其他自贸协定。 

    此次参加论坛的韩国代表团对FTA表现出了强烈的热情,他们携带了多个项目来华,并开设专场寻求合作。韩国贸易协会副会长安t镐说,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地取得了发展,三国的经济互补性也很强。这种互补性成了合作的基础,也成为了产业创新的动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三国在高端产业、新兴产业领域中合作的必要性加大,附加值高的服务贸易中合作的互补性和必要性也是越来越强。加强相互合作会给各方带来很大的利益。为了推进各自的发展,实现共同的繁荣,有必要走向经济一体化。 

    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并非毫无障碍。 

    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的出现使得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前景更加复杂。TPP的前身是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酝酿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随着美国在2008年的加入,其影响力骤增。目前,中韩两国尚未加入到这个由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谈判。有分析认为,日本一旦加入TPP谈判,将降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重要程度,分化东亚经济体。 

    对此,福川伸次极力打消与会者的焦虑,他说,无论是FTA还是TPP,两者最终目标都是最大程度符合环太平洋自由贸易区,但是从经济相互依存度以及地缘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中日韩的FTA才具有更大的意义,也需要更加加速实现。因此,日本反对中日韩FTA谈判和TPP谈判同时进行是明智之举。 

    安t镐对此表示赞同。而郑新立指出,中日韩FTA同TPP不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就中日韩三国的迫切性来讲,显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应该加快进程。 

    此外,针对日韩政府和国民担心签订FTA之后,中国的农产品会对日韩市场造成冲击,影响日韩农民利益的情绪。郑新立认为,签订FTA之后中国的农产品不会大量涌向日韩农产品市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日韩政府提出这方面的意见,中国政府会自动约束有关农产品对日韩的出口。相反,签订FTA之后,中国的农产品能够解决日韩在特殊情况下的一些短缺,做到市场互补。韩国遭遇“泡菜危机”以及日本遭受核辐射时中国的表现就是显而易见的例证。 

    安t镐同意除了在政府层面或者专家层面达成共识以外,在社会层面和民众层面也应该形成一致的看法,可以广泛的宣传建立自贸区对老百姓是有益的,能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廉价的服务和商品,我们必须通过持续不断付出努力来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也消除一些不利的因素。 

    尽管中日韩三国民间对未来多赢的局面有所期待,但随着各国企业间联系和相互投资越来越多,如何控制投资风险、安全开展贸易、减少对本国经济秩序的潜在影响也是记者关心的一个问题。如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到亚洲之后,中国的山东等地都相继出现了外资非正常撤资的现象。 

    福川伸次说,如果有FTA,竞争条件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由,对企业来讲风险反而会越来越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FTA缩小风险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安t镐称,FTA的前提是拥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共同发展,签订FTA之后,带来的风险是三个国家要提前进行充分沟通,(外资非正常撤资的现象)是违反了FTA签订的基本精神,这样的概率非常低。现在很多经济圈对世界经济带来影响的时候,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应对危机。亚洲共同应对不确定性的机制还是缺少的,建立FTA机制之后缩小风险会有更好的条件。 

    郑新立则认为,风险来自于信息的不对称,信息充分流通为广大民众和企业所掌握,这是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中日韩三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将会极大地扩大三国之间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从而实现信息的更高对称,就可以规避风险。 

    中日韩签订FTA现在已经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郑新立觉得不应当再把它看成一个时间遥远的事情,即使签订FTA被搁置了或者放缓了,三国也可以选取一些三方都没有意见的领域,比如新能源和绿色经济,在这些领域开展合作,形成三国的产业链,对新能源产品、节能环保产品首先实行零关税。因此,参与论坛的三国专家分别就产业链、产业结构、技术合作等主题进行了讨论。而服务贸易、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等方面也成为三方共同关注的未来重点合作领域。 

    “我期望三国政府来推动FTA的签订,而且我更希望三国人民要表达这种扩大中日韩之间的经济贸易和关系的愿望,通过我们的民意来影响三国政府。”郑新立在闭幕式上再次郑重呼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