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1671.8亿美元,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5932.4亿美元,同比增长6.9%;进口5739.4亿美元,同比增长5.1%。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略低于预期,而权威人士称总体仍处于预料的区间,也有研报指出大幅度低于预期。与此相类似的是,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年外贸增长10%左右的目标,近来有关部门多次表态可以实现,专家则认为将面临较大困难与挑战。
其实,如何判断和预测外贸运行状况与趋势,可以见仁见智,但有3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也更具实际意义:其一,前4个月6.0%的外贸增速,远低于全年外贸增长10%左右的目标,接下来的任务尤为艰巨;其二,欧债危机的演变并非如人们看到和期待的那样简单,由此导致的外需萎缩或将延续相当一个时期;其三,对今年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内需拉动尚在努力中,投资放缓有可能改变,故外贸“稳增长”仍显得颇为重要。
外贸运行的亮点与挑战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运行总体上保持了低速增长的态势,或者说,对于过去通常以两位数增长的外贸来讲,呈现出增速持续下滑的状况,但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政策引领下,我国外贸运行仍显现出一些积极变化和亮点。
一是对新兴市场贸易增速较快。1-4月份,我国与俄罗斯和巴西双边贸易总值分别为286.9亿美元和250.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7%和14.4%;我国对泰国出口同比增长20%,对印尼出口同比增长11.3%。
二是中西部地区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速。1-4月份,中、西部地区出口分别增长23.6%和39.9%。其中,重庆市和河南省的出口增速同比分别为1.9倍和1.2倍,广西省、四川省和江西省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9.3%、62.8%和38.3%。
三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平稳。1-4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467.9亿美元,增长8.5%,较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高1.6个百分点。其中,机械设备出口1150.5亿美元,增长11%。
四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从商品结构看,4月份,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增长10.6%,手持无线电话及其零件增长28.3%,电动机及发动机增长10.5%,贵金属首饰增长了134%。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幅也在10%以上。其中,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升。与此同时,焦炭等国家控制的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有较大幅度下降。
分析我国外贸运行面临的挑战,则主要来自欧债危机所导致的外需萎缩。1-4月份,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总值1705.3亿美元,同比增长0.3%;与日本双边贸易总值1071.8亿美元,同比下降1.5%。其中,4月当月,我国对欧盟出口负增长2%,而欧盟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由此对我国总体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前4个月,我国进口增速下滑也呈明显态势,这与国内经济减速、内需减弱、加工贸易增速放缓有相当关联。
如何看待外贸增速下滑
如何看待自去年8月份至今我国外贸增速的下滑,需要客观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这对我们下一步采取对策,也很有意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形势变化对外贸的影响,从几个侧面加以梳理,进而得出相对理性的判断。可以说,我国外贸增速下滑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叠加效应。
从影响进口的因素看,大致涉及三个方面。其一,由于我国经济增速连续放缓,加上转方式、调结构的不断深入,国内需求有所下降;其二,代表我国传统外贸的加工贸易明显减速,导致进口下降;其三,国际市场上一些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砂等价格出现回落。有观点认为,今年我国进口增速虽不及市场预期,但基本仍处于一个合理区间。
从影响出口的国内因素看,一个时期以来,各种要素成本明显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和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过快上升,给外贸企业带来较大压力,企业利润空间收窄或出现亏损。传统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步减弱,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到欧美日市场的产品的订单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地区;而中高端产品的出口又承受着来自发达国家的相当压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尽可能化解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将考验外贸企业的应变能力,也将考验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的进程。
从影响出口的国际因素看,第一,欧债危机仍在发酵,非经济因素又浮出水面,欧元区主要国家德国、法国经济增长减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但增长并不强劲,外需萎缩的程度超过预期,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难以缓解。第二,国际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贸易环境趋紧,对我国出口构成严峻挑战。去年,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出台的贸易管理及限制措施不断增多,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69起贸易救济调查;今年一季度,国外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6起,为去年同期的1.8倍,涉案金额近30亿美元,为去年同期的2.4倍。第三,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对中国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形成制约。
必须在稳增长上下工夫
今年我国外贸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其中稳增长成为优先政策安排,这是实现全年外贸增长10%左右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从目前看,我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国际贸易环境难以乐观,非经济因素对我国外贸的不利影响时隐时现,要素成本的上升压力仍然存在。所以,我国外贸稳增长的任务异常艰巨,必须在稳增长上下工夫。
稳增长首要的是稳政策,稳政策也是稳人心。只有各方坚定信心,采取有效对策,才能共渡难关。中央早已明确,政策如果要适度微调,也是鼓励性多于限制性的。近期以来,政策调整的积极信号频频传出,主要集中在坚持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实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加大对成套设备出口的信用保险支持;出台贸易融资金融支持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等等,这些政策信号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恰恰是眼下外贸企业最关心、最迫切需要的。
人民币汇率问题始终是外贸企业的一块心病。自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汇率波幅的扩大,更是让外贸企业捏了一把汗;而国务院已经决定,对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都可以开展出口货物贸易项下的人民币结算业务,这一重大举措,无疑给担心汇率风险的外贸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于支持外贸企业有效应对汇率波动,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应当说,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率先复苏的中国外贸,在应对严峻挑战上积累了一定经验,这可以让我们当再次面对困境时更加主动。从近期政策动向、措施力度和各方努力看,二季度我国外贸运行或将呈现平稳增长,相信随着形势的变化,政策应对得当,上下共同努力,实现全年外贸增长10%左右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