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3年,大陆政府发展LED态度依然坚定,淘汰白炽灯路线图亦将全面实施,加上业者在通路端的积极推广,都将有助于大陆LED产业获得稳定成长;但成长的背后,免不了厂商为了争夺市场,展开更激烈的价格、通路及人才争夺战。
LED产业对大陆厂商而言,已告别高毛利时代,如何保持和扩大自身获利,是厂商眼前的问题。整体而言,「竞争与合作、降价与提升企业利润」将是2013年大陆LED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而产业链趋势,则将环绕在外延晶片、中功率器件、图形化衬底、通路、LED背光应用等五大议题发展。
1、外延晶片量增 价格战引爆
2012上半年订单的回暖带给大陆LED外延晶片厂信心,由此带动被搁置的设备采购订单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未装机的设备也纷纷进入运作。截至2012年10月底,大陆MOCVD机台数为823台。产能方面,大陆LED晶片产线的总产能以2纪庋悠 计算,已达4,022万片/年。产能利用率在部分设备尚未完成装配、人才配备尚不足、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下,平均维持在65%。
尽管各地上马的LED外延晶片专案已造成大陆晶片供过于求,但看好未来市场规模,仍有厂商继续在2012年于大陆投资LED外延晶片专案。其中较具规模的有广州晶鑫(计划引进60台MOCVD)、佛山奇力光电(计划引进20条MOCVD生产线和配套晶片生产设备)和佛山国星光电LED外延晶片专案(计划引入50台MOCVD)。
由此不难预测,2013年大陆厂商将在市场释出更多LED晶片,加上大陆厂商的晶片大多集中在中低阶,因此对于擅长价格战的大陆厂商而言,势必将掀起新一轮血战。大陆晶片大厂大多获得当地政府财政补贴,即使晶片业务亏损,也能透过政府补贴来粉饰财报。然而进入市场晚,因此为抢夺竞争对手的市场,厂商往往以更低的价格来发起冲击。以大陆最大的晶片厂三安为例,就直接提出「超过晶元光电,亚洲第一」的口号,将矛头直指晶元光电,不仅大幅挖角,更以便宜20~30%的价格,向下游封装厂商推销产品。在市场低迷下,低价策略确实见效,瑞丰光电、鸿利光电和国星光电等大陆主流LED封装厂商,都开始采用三安光电晶片。此外,三安也透过大幅提升红光晶片产能和降价,以排挤产品单一且同为大陆厂商的干照光电,使曾依靠产品差异化取得较好业绩的干照光电,近年来业绩严重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