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子图书馆 加入协会
官方微信
官方公众号
协会小程序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 外贸预警
2013年对外贸易春季报告――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发布时间:2013-05-02        浏览次数:35        返回列表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转弱。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并形成全球性冲击,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经历艰难调整。进入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后,随着各国加大应对危机、促进增长的政策力度,欧债危机有所缓和,世界经济略有回升,但全年增速仍明显低于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3.2%,增速较2011年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5.1%,分别回落0.4和1.3个百分点。 进入2013年,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出现分化。美国房地产市场、就业市场、股票市场均有所改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部分得以恢复,但自动减支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经济增长。欧洲金融市场稳定性增强,但经济陷入二次衰退,财政整固和一体化建设的阻力上升。日本政府推出财政刺激、量化宽松、经济增长战略组合的“安倍经济学”,提振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但可持续性面临考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温和增长,一些新兴大国工业生产出现放缓势头。IMF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3%,其中发达经济体仍增长1.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温和回升至5.3%。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形势下,2012年全球贸易增速明显下降。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和投资需求低迷,进口萎缩,拖累全球贸易增长。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2%,增速远低于2011年的5.2%。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量增长1%,进口量下降0.1%;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增长3.3%,进口量增长4.6%。受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影响,2012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8.3万亿美元,增长率仅0.2%,低于贸易量增速。2013年,全球贸易弱势复苏局面难有大的改善。发达国家经济疲软将持续制约其进口能力;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困难增多,将对贸易带来负面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威胁上升。WTO预计,2013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3.3%,低于过去20年5.3%的平均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和进口均增长1.4%,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5.3%,进口增长5.9%。 受全球经济增长低迷、金融风险高企、一些国家投资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2012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复苏势头受挫。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估计,2012年全球FDI金额下降18.3%,约为1.3万亿美元,再次跌至2009年低谷时水平。其中,发达国家FDI流入额从2011年的8078亿美元急剧下降到5489亿美元,降幅高达32.1%;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额从7027亿美元降至6804亿美元,但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发达国家。2013年,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信心略有增强,国际投资有望温和上升,贸发会议报告预计全球FDI规模为1.4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失业潮仍未退却,2012年全球失业人口超过2亿,其中发达国家年轻人失业率和长期失业率均达到警戒水平。目前全球就业率仅60%,为二战以来最低水平。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抑制居民收入增长,打压消费能力和意愿,个人消费短期内难以再现危机前的繁荣景象。发达国家企业状况虽比危机时期有较大好转,但在经济增长前景不明、风险较多的形势下,扩大生产、增加雇佣的动力不足,投资需求增长潜力有限。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自身结构性矛盾加剧和外部需求减少的双重冲击,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压力增大,增长率呈回调趋势。信息技术、低碳技术等新兴技术发展前景看好,但当前面临成本和需求制约,尚难成为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智能手机等信息通信产品带动的消费潮、新能源带动的投资潮都出现降温迹象。 2.财政削债减赤进一步抑制经济增长 在金融市场动荡的倒逼之下,发达经济体纷纷出台增收节支的财政措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上升速度有所放缓,呈触顶回落之势。据IMF统计,2012年七国集团政府债务占GDP比重为124.8%,比2011年提高4.7个百分点,增幅低于上年的5.2个百分点;预计2013年将降至123.9%。但总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仍处于不可持续的高水平,恢复财政健康之路依然漫长,削赤减债将长期抑制经济增长。美国启动自动减支机制,将在10年内削减支出1.2万亿美元,其中2013财年内将减支854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这一机制将拖累2013年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欧元区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过90%,但在经济衰退、社会矛盾上升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好财政整固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巨大挑战。日本在政府负债率高居全球榜首的情况下,仍推出新的财政扩张措施,虽有利于提升短期经济增长率,但可能增加长期财政风险,不利于经济增长。 3.宽松货币政策潜藏风险 由于基准利率已接近甚至达到零,量化宽松成为发达经济体降低市场融资成本、增加流动性的主要政策工具。2012年9月以来,美联储接连推出第三轮和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提出将货币供应量扩大一倍,欧洲央行的政策取向也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这些宽松货币政策在提振市场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造成市场扭曲,潜藏不少风险。最突出的是,发达经济体非金融企业借贷迄今没有明显增长,表明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很大一部分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可能流向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和新兴经济体,造成新的经济泡沫和失衡。2013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向逆转,投资开始回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股市飙升,中国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则呈现下跌趋势。此外,尽管由于大宗商品市场供过于求,资金流入商品市场并未推高价格,但若全球经济复苏速度超过预期、宽松货币政策调整不够及时,大量流动性可能推动商品价格攀升,增加全球通胀压力。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美国 2012年美国GDP增长2.2%,高于2011年的1.8%。其中个人消费、私人投资、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9%、9.8%、3.4%和2.4%,政府消费和投资下降1.7%。私人消费、私人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1.2和0.04个百分点,政府支出拖累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呈向好态势,截至12月份,标准普尔/凯斯―希勒2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同比上涨6.9%,是2007年以来首次恢复年度上涨。 进入2013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稳固。由于页岩气革命提升了竞争力,制造业活动加速,截至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出口小幅增长,前2个月出口额增长2.2%;就业市场持续好转,3月份失业率降至7.6%,创2009年1月以来新低;金融市场环境改善,年初以来道琼斯指数上涨幅度超过10%;房地产市场向好势头更加明显,3月份住房销量同比增长18.5%。目前,困扰美国经济首要问题仍是财政问题,尽管“财政悬崖”得以避免,但自动减支机制将拖累经济增长,债务上限问题也将带来新的不确定性。美联储预测,2013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3%-2.8%,失业率微幅降至7.3%-7.5%。 欧元区 由于财政紧缩抑制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的结构改革进展缓慢、金融不断紧缩信贷,2012年欧元区陷入二次衰退,全年GDP下降0.6%。上半年,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欧元大幅贬值,金融投机者大肆炒作欧元区解体风险。9月份后,欧元区接连推出欧洲稳定机制(ESM)、欧洲央行直接货币交易(OMT)计划,并提出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SSM),基本稳定了市场信心,意大利、西班牙等重债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危机失控的危险基本消除。 进入2013年,欧盟、IMF与塞浦路斯达成救助协议,避免了塞浦路斯危机扩散,欧洲金融市场总体稳定,但欧元区经济衰退势头尚未得到遏制。预计截至一季度,欧元区GDP将连续六个季度环比下降,衰退持续时间超过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近期主要经济指标表明欧元区经济仍较困难。1-2月,欧元区失业率达到12%,其中西班牙、希腊超过25%。4月份制造业PMI从3月的46.8降至46.5,为2012年12月份以来最低。IMF预计2013年欧元区经济将萎缩0.3%。 日本 由于外需下滑、国内消费增长放缓、灾后重建效应消退,2012年二、三季度日本GDP增速大幅回落,四季度止跌回升,全年GDP增长2.0%。其中内需增长2.9%,高出2011年2.6个百分点,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分别增长2.4%和4.4%;出口下降0.3%,进口增长5.3%,净出口拖累GDP增长0.9个百分点。 进入2013年,受“安倍经济学”刺激,日元大幅贬值,年初以来兑美元已贬值13.1%,日本股市急剧上涨,日经指数已上涨30%以上。社会各界信心明显增强,2月份经济领先指标从1月的95升至97.6,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月的44.2升至44.8,创2007年5月以来新高。不少大企业表示,在日元贬值的推动下,2013年有望实现大额盈利,这将对投资和工业生产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IMF预计,2013年日本经济增长1.6%。但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已达240%左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财政刺激规模,势必加剧财政负担,威胁财政可持续性和未来经济增长。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过去五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复苏,对全球增长的贡献高达四分之三。2012年,新兴经济体增长仍好于发达经济体,但受外部风险增加、内部经济失衡等因素影响,增长步伐略有放缓。IMF统计,2012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GDP增长5.1%,低于2011年的6.4%,但远高于同期发达国家1.2%的增速。得益于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工业化快速推进,亚洲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2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6.6%,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更快。 201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望有所回升,亚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长势头较快。亚洲国家中产阶级人口快速增多,内需增长势头强劲,但也面临工资成本上升、生产力提升减速等问题。IMF预计,2013年亚洲发展中国家GDP增速将回升至7.1%。非洲得益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众多、资源开发不断推进、积极吸引外来投资等因素,发展前景看好。IMF预计,201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GDP增长5.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主要是: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增加金融系统风险、一些国家财政和贸易“双赤字”增加通胀压力、资源出口国亟需调整经济结构等。
友情链接